“通过梳理所办理的轻微刑事、申诉案件,我们发现大部分都是由日常矛盾、邻里纠纷所引发,很多都存在调解可能。我们依托综治中心资源优势,与法院、公安、民政等相关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借助第三方力量展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目前已接访并息访息诉30余起。”近日,在武汉市黄陂区综治中心,检察官向前来调研的代表委员们讲解区检察院入驻综治中心以来的工作情况。
自“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检察院围绕部署要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综治+检察”履职格局,有针对性地做好支持起诉、提供法律咨询、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帮扶救助等检察服务,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变更的是监护权,不变的是爱
“请帮帮我们可怜的祖孙俩吧......”2024年3月的一个雨天,邓婆婆来到黄陂区综治中心大厅寻求帮助,脸上雨水、泪水、汗水交织在一起......在了解到邓婆婆的诉求是就变更其孙女小桐(化名)的监护权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后,综治中心很快将该线索移至区检察院。小桐在7年前父母离婚后,一直由靠摆摊、打零工赚取微薄收入的父亲和捡拾废品、每月养老保障金不足700元的祖母抚养,生活靠叔伯接济得以勉强维持。2024年2月,小桐父亲病逝,只剩祖孙俩相依为命,让本就艰难度日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层阴影。通过走访村委会、学校并与村支书、邻居、班主任、小桐亲属等人谈话后,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到,离婚后与他人重新组建家庭的小桐母亲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几乎没有探望过小桐,也多次表示无力抚养女儿,由此确认小桐母亲长期缺位的事实。“小桐母亲怠于履行对婚生女的监护职责,小桐长期跟随其祖母邓婆婆生活,已适应环境并建立深厚感情,将小桐监护人变更为其祖母,更有利于保障孩子的生存和受教育权利。”基于邓婆婆年近七旬,且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诉讼和维权能力较弱,经认真审查后,检察官向黄陂区法院提交了支持起诉书和相关证据。2024年4月3日,法院采纳了检察院的支持起诉意见,判决将小桐的监护人变更为其祖母邓婆婆。不仅如此,该院还运用“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衔接机制,为小桐祖孙俩进行综合帮扶,一方面为其申请国家救助金,另一方面依托与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建立的多元救助机制,将此案救助线索移送相关部门,为小桐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保障。2024年11月20日,2万元司法救助金与社会救助金同步发放到位。
他们在综治中心握手言和
“谢谢检察官为我们着想,帮助双方化解矛盾,今后我一定遵纪守法,不再冲动行事!”2024年7月,在宣读不起诉决定现场,被不起诉人熊某激动地对检察官说道。事情要从一次普通的按摩说起。熊某因不满按摩店老板汤某某的服务质量,要求退还充值金额遭拒后,与汤某某争吵且发生肢体冲突,在冲突中熊某将汤某某打伤并逃逸。经鉴定,汤某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办案过程中,检察官了解到,汤某某因受伤情绪低落,同时担心熊某砸店报复,并不愿意在和解上作出让步;而熊某虽然知道不该冲动打人,但始终认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维护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由消费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案情并不复杂。但双方都在气头上,简单地一捕一诉一判,反而会激化矛盾,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检察官意识到,比结案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平息对立情绪,强化双方的法律意识。
2024年4月26日,黄陂区检察院通过检调对接将该案报送至区综治中心,召开现场调解会,邀请公安干警、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到现场对双方展开调解。会上,各方工作人员围绕依法科学维权、合法依规经营等方面进行释法说理,同时帮助双方就调解方案、赔偿金额、履行方式等反复协商,最终达成赔偿谅解,双方在调解会现场握手言和。2024年5月16日,检察机关在综治中心召开对熊某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经听证员充分讨论,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拟不起诉处理意见。据悉,自2023年8月入驻区综治中心以来,黄陂区检察院采取“常驻+轮驻”的形式将检力下沉,积极延伸法律监督和司法为民触角,综合运用刑事和解、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借助第三方力量合力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前端,依法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4件。通过深度参与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是你们让我重燃生活希望”
“以后我会打起精神,好好生活。”2024年初,在黄陂区综治中心举办的一场司法救助金发放仪式上,被救助人席婆婆对检察官说道。就在半年前,当检察官首次联系席婆婆时,面对意外打击和生活困境的她还是一筹莫展。席婆婆的老伴童某某在2021年2月的一场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法院判决肇事者杨某向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席婆婆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34万余元,但杨某并未履行赔偿义务。在席婆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已对被执行人杨某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因杨某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便作出了终结执行的裁定。2023年7月,在常态化开展涉困难妇女司法救助线索排查活动中,检察官发现了该案中的救助线索。通过调阅法院执行卷宗、全面了解案件执行过程,检察官确认,杨某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终结此次执行程序符合法律规定。而年过六旬的席婆婆本就身患脑梗等多种疾病,每月仅靠不多的养老保障金艰难度日,因深受丈夫意外离世的打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由此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案发后席婆婆一直未获得犯罪嫌疑人的赔偿,也未得到救助帮扶,生活深陷困境,我们应当对因案致困的被害人积极展开救助。”检察官介绍,该院便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耐心协助其提交司法救助申请书等材料,同时依托区综治中心资源优势,提请区委政法委开展联动救助。2024年1月12日,检察官邀请人民监督员和值班律师参加在综治中心举办的司法救助金发放仪式,为席婆婆发放了4.5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并对她耐心开导,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检察机关以司法救助的方式帮助因案致贫、因案致困的困难妇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温度。他们在为被救助人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让一个个困难家庭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人民监督员张全新肯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