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急难愁盼”。
2024年,恩施州纪委监委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从群众最关心的“医食住行保”等方面的“大事小情”着手,紧盯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立足监督主责主动作为,推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集中整治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切实看到真变化、获得真实惠。
扛牢政治责任 上下贯通协同推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乎民心民愿,事关党性党风,必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解好“必答题”。
州委常委会扛责上肩,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成立由州委书记、州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强化组织推进。实行每名州领导负责一个专项、治理一个领域、领办一件实事,定期调度分管领域集中整治工作,领办系统性问题整改。
州纪委监委牵头抓总,有力监督推动。州纪委书记面对面约谈州直部门负责人,督促将集中整治抓在手上,建立专责专班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抓好任务落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向各县(市)委书记下发工作提醒函,及时明确10条超常规举措,推动集中整治整体提升、务求实效。
强化以上率下示范引领,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条线推进。聚焦15件民生实事,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党组班子成员主动领办具体民生实事,形成实事清单,定期对账销号。州、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共领办32个具体问题,州、县(市)职能部门、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共领办1378个问题。
县市跟学照做,形成州县一体、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一系列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不共享、难互认,导致看病重复检查检验、加重群众负担。州纪委监委把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纳入民生实事监督重点内容,联合卫健等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派驻纪检监察组全力跟进,督促相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2024年底,全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42项检查检验结果在全州所有医疗机构内实现互认,互认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超5万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550多万元。
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行动,形成系统内部调度、州纪委监委调度、州政府领导调度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印发方案,组建专班,由班子成员包保,按照“一宗一策”优化工作措施合力破解。2024年共化解“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98个,涉及房屋1.6万余套。
城镇燃气安全问题不容有失。州住房和城市更新、应急、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责又密切配合,奔赴各县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式督导和实地督办检查,摸排出全州约1245公里“问题管网”全部汇交上图,完成整改774余公里,共计为4.92万户居民免费安装了燃气安全“三件套”。
一件件实事加速办好,最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为群众生活增添幸福成色。
聚焦县市“主战场” 超常规举措纵深推进
1月13日、16日,咸丰县关庙坪、女儿寨棚改回迁安置房启动交付,居民陆续前来领取钥匙,迫不及待地参观新房,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至此,咸丰县城三大片区棚户区改造回迁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办好群众身边具体民生实事为契机,咸丰县强化统筹、整体联动,找准梗阻、攻坚突破,快速推进棚改居民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的化解,为上千名群众圆了安居梦。
县市是集中整治的“主战场”,工作成果决定了最终成效。州纪委监委全力支持县级攻坚克难,压力持续向县市传导,力量持续向县市下沉,资源持续向县市倾斜,以超常规举措推进集中整治向实处发力、向深处延伸。
强化集中指导。选派8个工作专班驻县市,加大与县市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沟通协调,协助职能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治理,督促职能部门抓好问题排查和整改提升。
强化包保支持。实行班子成员包联县市和职能部门机制,定期与县市委书记面对面会商工作,每月到县市驻点办公3天以上,参与线索研判、案件查办、问题整治等工作,教授工作方法,传导责任压力。
强化示范带动。以巡乡带村方式开展提级巡察,制定《职能部门自查自纠重点问题指引》《问题清单管理规范》,为县市自查自纠突出问题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强化问题收集。采取清仓式起底、集中式移送、下沉式遍访、暗访式收集等多渠道发现问题线索。通过对12345政务热线反映、网信部门舆情信息、信访反映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各领域反映突出问题。
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全州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硕果累累——
宣恩县实行“一乡镇一实事”,让基层群众对实事办理成效可感可及。万寨乡投资400万元实施向家片区撂荒地治理,受益群众超2000人,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次;晓关侗族乡投资1000万元实施集镇山洪沟治理工程项目,加固了1.2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珠山镇投资1120万元实施土鱼河提水工程建设项目,缓解了季节性缺水难题,提高了片区群众饮水质量,惠及周边1万余名群众。
利川市直面民生“痛点”“难点”,多措并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项目累计提供停车位8600余个;群众期盼已久的滨江北路西段路段正式通车;投入资金550万元全面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4万余名学生受益;新建供水塘堰7座、水厂5座,新增供水规模20余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4.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
巴东县完成水源性工程8个,新建输配水管网8万余米,提高了农村5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在12个乡镇农村道路安装路灯2800余盏,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县纪委监委压茬推动下,巴东县收集的175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
强化跟踪问效 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8月初,驻县小分队来到宣恩县某乡镇一安置点污水收集泵站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泵站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污水溢出直排进农田和居民区,污染了环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这是该县住建局上报的自查问题,备注已整改完成。为什么又发生这样的情况?”驻县小分队随即将问题反馈给宣恩县纪委监委。
宣恩县纪委监委深入调查,发现此前部门上报的问题确实已经整改。但由于安置点住户增加,几年来,污水处理潜水泵超载运行,且泵站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该泵站不时发生故障。
“该问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治标更要治本。”宣恩县纪委监委多次与职能部门沟通,要求部门提高认识、找准症结、祛除“病根”。县住建局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协调资金设置隔栅栏、更换潜水泵等,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开展集中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州纪委监委开展“全链条”监督,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全州各级各部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加强全程督促。州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州政府分管领导“一对一”谈话,发工作提醒函,每两月通报州领导分管领域集中整治情况;班子成员定期与联系的职能部门“一把手”沟通会商,每两月抽查检查部门系统推进情况。注重前移监督关口,采取“上门职能部门看+下沉县市乡镇查+深入基层一线访”的方式看措施、看落实、看进度,形成发现问题、纠偏正向、推动整改、深化治理的全链条监督闭环。
聚焦“县级主战场”,州集中整治办加强数据调度,动态收集分析县市集中整治情况,“一月一通报、一专项一通报”,逐项分析短板,查找薄弱环节。驻县小分队动真碰硬、真督实督,对1556个自查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现场核查,督促重新整改65个,推动真改实改、改到位。
整治效果好不好,要由百姓说了算。实事办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
“我原先在咸丰做的CT检查,现在来恩施看病,这些检查就不需要再做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现在在镇上就能轻松办好产权证,省时又省力,真方便。”
“我们种蔬菜的,每年夏天最怕停水。现在供水稳定了,再也不担心了。”
面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回访和媒体的采访,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和言语中的感谢给出了答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州纪检监察系统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