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姐,您在办公室吗?我回家了,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您!
大年三十一早
王群接到了一个熟悉的来电
惠民苑社区戒毒人员小林(化名)
给她拜了个早年
“在社区,她的名字总被街坊们提起。”王群谈到小林,熟练地翻出了手机聊天记录。小林是独子,家境优越。本有着好前程的小林不慎染上了毒品,便一发不可收拾。小林的性格乖张,喜欢结交朋友四处游玩,常常彻夜不归,民警和社工也找不到她。由于沾染毒品,小林的积蓄挥霍一空,为了要钱和家人吵架,闹得人尽皆知。母亲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差点和小林“断绝关系”。
2022年5月,王群了解到情况,反复上门工作,但收效甚微。当得知小林的母亲是一位老师,王群有了办法。“我的家人也是老师,这么说来,我们都是教师家属,关系就不一般了。”王群再次和小林的母亲伍老师取得联系,明显感觉到了亲切。两人坐下来,伍老师拿出相册,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一家人的回忆浮现在眼前。“这是她3岁的照片,这张是她的小学毕业照。”王群也拿出了自己与家人的合影,两人聊得越来越投机。
王群适时谈起了小林,“戒毒不难,难的是修复家人的关系。戒毒人员的家庭稳了,回归了正常生活,社区才稳定。”王群语重心长地劝说,多次上门工作,小林的母亲最终答应“再和女儿谈谈”。
2023年,在王群的见证下,小林回了家,重新和母亲坐下来聊天。考虑到小林没有工作,王群给她申请了低保,还为其子申报了助学项目,免去了学杂费,添置了课本、书包等学习用具。小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向王群表示,自己一定戒掉毒品,重新做人。小林定期毛发检测,没发现一次违规;除了加入社工志愿者的队伍,凡是力所能及的事,小林都会主动帮忙,“我能从心里感受到她的变化。”王群高兴地说道。
2024年,小林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谋生路,“是王群警官帮忙,我才找到了工作。”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主要便是找工作。王群禁毒工作室成立以来,由王群牵头、工作室成员自发组织,想方设法解决戒毒人员的生计问题。是年年初,王群曾经的帮扶对象在广州开了影楼,为了扩大经营,向各地招聘工作人员。当消息传到王群,她首先想到的人选便是小林。
“你喜欢摄影,室外拍摄也符合你的性格,这不正适合你吗?”王群立刻联系了小林,她当即答应下来。随后,王群请来街道办负责就业的老师,一对一指导小林。不到1个月,摄影公司便向小林发来了入职的邀请,她成功找到了工作。
“去外地了要注意安全,把饭碗端好,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记得常联系!”小林带着家人和民警的祝愿,在广州开启了新生活。
当王群接到小林的来电时,她并不感到意外,“我们早就约定好了,小林也一直说要回来看我”。除夕当天,小林拎着大包小包出现在王群禁毒工作室,王群早已在门口等着了。
“她变化很大,以前大大咧咧,现在很沉稳,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王群把小林引进门,两人拉起了家常。小林告诉王群,工作得到了同事的认可,除了日常开销,现在还有存款,“我过年还给家人发了红包!”小林兴奋地告诉王群。
2022年4月,已经55岁的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江北派出所民警王群主动要求来到这里,成立了第二个“王群禁毒工作室”。如今两年半多过去,惠民苑社区的毒情数大幅下降,“王群禁毒工作室”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