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最边远的崇山峻岭之中,坐落着一个景色宜人的红色古镇南化塘镇(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是鄂西北入陕进豫之门户,它北通陕之商洛,东接豫之南阳,山岭连绵,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郧阳区南化塘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据统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328位开国将帅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过。如今的南化塘镇,是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红色旅游基地。在这里,关于革命往事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
01
“腊月十五,距离过年只剩下半个月了,一大早,我和我的几名同事一起驱车赶往距离郧阳城区33公里外的革命老区-南化塘镇,我们今天要去拜访几位抗战退伍老兵。”郧阳区沿江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肖家鑫一边看着时间,一边快速地将慰问物资往皮卡车上搬。
早上9点,我们到达了第一位抗战老兵石学均的家中,95岁高龄的石老,见到我们和乡镇武装部工作人员的到来,立马从屋里走了出来。虽然已经说不出话来,但石老强有力的手紧紧握着我们每个人,笑盈盈地招呼着我们每个人坐下后,自个儿才最后坐了下来。
石老依旧还穿着绿色的军装,显得干净利落,胸前戴着两枚旧军功章格外醒目。
从与其家人和镇武装部同志的交流中得知,石老于1950年10月1日入伍,曾是解放军4团1连的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支援南海建设,年轻时受过不少苦的他,从没和家人提起过当前的艰辛和困苦。据周围邻居介绍,石老退伍后就在老家务农,平日里和蔼可亲,从不多言的他在邻居们需要帮助时,总会第一时间“搭把手”,要不是镇武装部的同志查询档案,家人和邻居都不知道石老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02
“在79年的那场近一个月的战斗中,我们作为尖刀排,就住在‘猫耳洞’中,虽然条件差,但我们全排没有一个人叫苦,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在,阵地在!”
在拥有48年党龄的詹志民老人家,谈起自己参加过的战斗,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我们也听得热泪盈眶,内心澎湃,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战场,与老兵们并肩作战、保家卫国!
平复激昂的情绪后,我们了解到詹老于1977年1月在54军161师482团1营2连当战士,1979年2月在中越战争中因作战英勇荣立三等功,198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又荣立三等功。
03
告别詹老后,我们得知即将前往的67岁老兵查兴志并不在家中,而是在乡镇卫生院照顾生病的老伴儿,随后我们相约在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见。“感谢党和政府,每年你们消防队员都来看望我们这些退伍老兵”一见面查老就迈着坚定的步伐笑着与我们打起招呼,我们赶紧小跑上前向老兵敬礼、握手,高兴地拉着查老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其他几位老兵也早早到达。
“老班长,您跟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呗。”早就听镇武装部的同志说过查老性格开朗,比较善谈,消防员陈阳就迫不及待的催促老兵开始讲“故事”。查老望着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的老物件,停顿一会儿后缓缓开口道:“当年的战斗中最困难的就是饮水问题,很多时候都要往返距离阵地几公里外的小山涧中取水,我们好几位战士都是在取水的途中被敌方袭击而牺牲,现在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澈、干净的水,谁能体会到当年为了喝上这么一口水需要付出宝贵的生命?”
说话间的查老不时捂嘴咳嗽几声,后来我们才了解到查老于1976年参军,曾系481团5连的一名战士,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1次。1982年退伍后在家务农,2018年他的老伴检查出高血压、冠心病,在查老的悉心照顾下妻子身体逐渐康复。2020年,查老又被检查出胃癌早期,后经过了成功的手术。面前的查老,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开朗的性格,谁能想到查老曾癌症缠身。
参观结束,我们再三要求将慰问品和消防应急箱给查老送回家里,均被查老婉拒。“你们可别看我年龄大,身体好着呢,看我一只手就能把这袋大米提起来!”查老边说边要单手把大米提上他的“小电驴”,吓得我们赶紧上前接过大米帮他捆扎在“小电驴”后座上。“慢点骑,注意安全!明年我们还来看您!”望着查老远去的背影,消防员们连声让查老注意安全,也对这位“倔强”老兵的敬意更深了一层。
04
十几年来,十堰市消防救援支队持续开展扶贫帮困、爱心助学、慈善捐款、无偿献血、学雷锋等活动,深入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孤儿院和弱势群体,为他们排查居住场所消防隐患,安装烟感报警器,力求他们住得安全。
送生活物资,整理被褥、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剪头发,这些事情消防员早已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滔滔汉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十堰人。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上,“守夜人”正在传承英雄精神薪火,做人民心目中赴汤蹈火的“逆行者”、鏖战洪魔的“守护者”、竭诚为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