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燃料电池技术、微纳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关键技术、新型表面强化技术与抗疲劳制造、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相关应用……
岁末年初,襄阳市梳理各企业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布的需求信息,连续举办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促成6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多家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为新一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当好“科技红娘”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1月4日,在襄阳华中大研究院建设发展工作会暨华中科技大学成果推介会上,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亚精工)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宋宝教授团队达成协议,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成形设备全电式高精高效轻量化超大扭矩电机直驱系统。
冶金领域的开收卷设备、张力辊设备、轧机传动系统等大型传动设备,大都采用“电机+齿轮箱+润滑系统+功能部件”的结构形式,存在系统结构复杂,无效能耗大等行业痛点问题。博亚精工与高校的合作将推动全电式直驱装备的改进及在行业的应用,解决设备效率、精度、轻量化等难题。
宋宝教授团队成员周向东教授表示,项目签约后,校企双方将组成研发团队,解决大扭矩电机轻量化设计、工艺保障、精密控制、大样本数据实时采集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相关装备的可靠性。
“预计该类智能装备,三年可为企业带来1个亿的销售收入。”博亚精工规划发展部部长王自力表示,去年3月,企业推出了全球首台(套)智驱开收卷装备,此次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智驱开收卷装备的可靠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市科技局表示,科技部门将继续发挥科创供应链平台“地网”优势,常态化举办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精准、高效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
普及前沿科技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首条废铅膏有机酸湿法回收的吨级中试线,实现了由废铅膏到高性能铅炭电池的高值化利用;
医药、化工领域碳化硅陶瓷构件可以实现传统方法很难甚至无法实现的结构和内部构造,制造周期大大缩短,满足医药等化工领域耐强酸强碱要求;
柔性可穿戴系统与皮肤共形贴合、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可有效反馈人体意图,以实现多种复杂的人机协作和遥操作任务,为人机自然交互技术发展带来新机遇;
……
在高能级科创平台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中,市科技局邀请湖北隆中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展示高校最新科研成果,并与企业交流,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更是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林听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叶畅教授团队推介的《新型表面强化技术与抗疲劳制造》时深受启发。作为一家传统机械加工企业,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近几年持续加强新能源商用车相关技术研发。蒋林表示,相比于企业现有技术,专家介绍的新型表面强化技术,如果应用到生产线上,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吴豪教授团队推介的柔性混合传感系统中有很多电子元器件应该会用到很多胶黏剂,而我们就是专业从事胶黏剂研发、生产的企业,未来企业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之中,成为供应链的一环。”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经理张亚在与高校专家交流中,敏锐发现了新的商机。
周向东教授表示,面对面的校企交流,对于科研人员也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只有了解企业发展“痛点”、发展方向,才能找准合作契合点,推动校企双方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
整合优势资源
全方位服务企业
今年1月1日,襄阳市出台的《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其中就提到,建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联合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建覆盖全市的线下服务节点网络,系统推进企业创新需求采集,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科创服务架构。
截至1月18日,襄阳企业在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襄阳专区)发布需求信息3268项,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平台上发布。
“相比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科创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更需要平台的支持与帮助。”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表示。
为广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正在制定2025年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襄阳专区)综合服务队“精准服务促发展”活动方案,计划以“地网”运营团队为主体,金融及人才团队参与的方式组建综合服务队,实地走访各县(市、区)科技创新主体,精准对接企业技术、人才、金融及场景需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创新供需匹配服务。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当前,襄阳正处于发展机遇相互叠加、优势潜力加速释放的有利时期,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锻造襄阳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