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在秦巴山圣水湖畔的基层所队,在辅警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他,跋山涉水,用法用理用情化解矛盾2000余起;他,践行“枫桥经验”,探索总结出“一点二合三多四心”矛盾调解工作法,实现法治服务“零距离”。他,就是十堰市首个以辅警个人命名的民调室负责人——竹山县公安局上庸派出所辅警胡涛。
扎根基层,调解纠纷暖人心
上庸镇是潘口水电站主淹没区和安置区,移民群众达1.67万人,极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13年里,胡涛发挥人情、政情、社情、地情熟悉的特点,紧盯群众“关键小事”,用法用情办好群众“心头事”,走遍辖区10个村组、220余个院落,先后为群众办实事500余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开展法制宣讲和法律知识咨询活动180余次,送证上门服务150余次。近三年来,该镇接警量下降30%,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7%。
2018年7月,长江大保护禁捕退捕启动,不少渔民赖以为生的钓鱼筏房都要被拆除。针对此种情况,胡涛先后7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组织渔民进行转型发展技能培训,切入帮扶政策。在他的耐心开导下,昔日靠捕鱼为生的周某、魏某等渔民转型开办农家乐、种植茶园、种植食用菌等,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2023年4月,九华村史某在工地干活时不慎被坠物击中,导致面部、牙齿等多处受伤,住院期间自己垫付了2万余元的诊疗费。出院后,史某及家属多次到承建公司索要医药费赔偿,但均遭公司拒绝,史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胡涛民调室”找到胡涛。得知该工伤纠纷后,胡涛联合司法所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耐心听取双方意见,从法律、人情等层面对双方进行劝解。终于,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并当场履行。至此,一场工伤纠纷得以解决,双方当事人均对胡涛耐心细致的工作表示满意。
枫桥实践,警民联调好“枫”警
基层矛盾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群众的心头大事。2022年2月,被誉为“调解能手”的胡涛探究总结出“一点二合三多四心”矛盾调解工作法。“一点”,即找到当事人都容易接受调解的突破点;“二合”,即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律师或者乡贤的合作,事前和事后调解相结合,以达到案结事了的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多”,即多听当事人的诉说,多给当事人一些关怀,多给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同类案例;“四心”,即对待当事人要热心、耐心,对待案事件要细心、公心。2022年4月,十堰市首个以辅警个人姓名命名的“胡涛民调室”在竹山县公安局上庸派出所挂牌成立,标志着上庸镇基层治理体系的正式形成。胡涛整合辖区资源,壮大调解力量,聚焦“调解方法”,规范衔接流程,建立排查、化解、回访、宣教、讲评等多项工作机制,形成调解闭环。同时,运用讲清法理、讲明道理、讲通情理等方式,因情施策实行多元化解。如今,日益完善的“胡涛民调室”,成为辖区群众家喻户晓的矛盾纠纷“说理点”,也成为竹山公安机关矛盾调解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竹山县以“胡涛民调室”为模板,逐村健全民调机制,有效推动公安小闭环、政法中闭环、党政大闭环无缝对接,实现了“1+1>2”的倍增效果。
用心用情,甘当群众“解铃人”
一把随身携带的卷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成为胡涛调解的标配。在他看来,卷尺丈量的是公平和公道,逐字逐句记录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倾听。2022年7月,红庙村李某和妻子张某因感情纠纷发生激烈争吵,张某带走家庭积蓄回到娘家居住,李某扬言要武力解决。为确保辖区平安稳定,胡涛主动请缨,积极联合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进行联动化解稳控,从法理、道理、情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劝解。经过近一个月的耐心调解,张某最终同意补偿,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该起矛盾得到妥善处置。今年8月,磨滩村胡某和谭某为了田地边界闹得不可开交。胡涛步行六里山路,找到村里乡贤能人一同上门调解,最终划定地界,双方握手言和;今年9月,吉鱼村高某家放养的牛吃了邻居郭某菜园里的青苗,双方虽然没有争吵,但一直不愉快,胡涛得知后,仅以一个小时话家常的形式,就让双方解开了心结。
“辅警也是人民公安的一员,我将用法用理用情,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无愧于这身藏蓝。”胡涛说。2023年7月,胡涛的调解工作法被十堰市公安局推荐学习,一致认为警民联调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体现,是实现公安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是探索矛盾纠纷化解的“新路子”。胡涛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奉献,诠释着新时代公安辅警的价值追求,以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扛起了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他先后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2023年度全省治安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并多次被竹山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