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市将“清洁家园”行动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用好“五聚五全”工作法,着力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走好“清洁家园”共建之路,走好乡村焕颜共治之路,走好幸福生活共享之路。党建引领聚心,全方位压实责任——从“一步棋”到“一盘棋”市县同题共答。组织召开全市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座谈会暨“清洁家园”行动部署会、推进会、视频会,逐地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调研,听举措、提建议、划重点。市县两级对标对表,细化行动方案,各地召开动员会、部署会43次,同步传导压力。部门同抓共管。构建“2+7”工作体系,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城管、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工青妇等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判,纵深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上下同频共振。建立“市级统筹协调、县级主体责任、镇村落地实施、群众积极参与”工作格局。老河口市结合共同缔造市“四大家”领导包联制度,建立市镇村组四级网格化包保机制,确保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宣传发动聚势,全覆盖动员参与——从“要我洁”到“我要洁”吹响“集结号”。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H5等形式,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站“C位”,党员干部、群众骨干做示范,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支部带小组、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以“党旗红”引领“环境美”。发出“动员令”。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屋场会、宣传标语、大喇叭等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先后印发宣传资料50余万份、召开屋场会6800场次,形成村村响应、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架起“连心桥”。举办基层实践交流活动,召开以“理论宣讲+经验交流+群众建言+作品展示”为主要形式的“板凳会”,分享共同缔造、“清洁家园”行动成果,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对农产品进行现场推介和直播带货,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小口切入聚焦,全过程清理整治——从“点片净”到“全域净”齐动手、共整治。以农村“三堆两垛”“三乱”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集中开展综合整治。全市2267个行政村共清理“三堆两垛”9.4万个,整治“三乱”2.4万处,清理沟渠4400公里,清理堰塘4600个,村庄面貌明显改善。盯重点、全域推。各地结合实际,抓住关键、紧盯重点,不断探索治理新路径。襄城区全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推进“四清四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老河口市以“五清三建两管一改”为抓手,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树品牌、出亮点。以“一村一景、一镇一韵”为目标,动员全市10.3万户农户开展庭院整治。谷城县通过规范清理“四子”,整合利用空间,布局小游园、小景点、小广场180处,打造群众满意、乐在其中的乡村亮点。共同参与聚力,全社会齐抓共管——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抓源头,集中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推行“门前三保”责任制,开展“百日会战”“村庄清洁日”“神农英雄会”等活动,全市累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清洁家园”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52万人次。抓联动,多点发力。城管部门分批对543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处理实现“双100%”。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以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为契机,将66条黑臭水体纳入治理范围。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更多青年、妇女群众参与。抓引导,强化激励。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有效链接资源,引导各类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让“有德”者更“有得”,累计发放“时间存折”90万本,登记时长1500万小时。建章立制聚能,全要素支持保障——从“一时美”到“长久美”“村评户比”增活力。发布“光荣榜”“红黑榜”,对“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好邻居”等进行展示。推广“积分超市+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示范引领,强化社会共同监督和群众自我监督。“督导晾晒”强效力。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对各地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情况进行暗访,通报问题、督促整改。搭建展示平台,晾晒经验成果、曝光突出问题,推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以奖代补”添动力。聚焦各地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情况,通过观摩、交流活动,选树先进、学习标杆。统筹市、县专项资金,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镇村进行适当奖补,全市投入“以奖代补”资金1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