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10:45:16 来源: 潜江融媒
湖北省
举报
曾几何时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四十余载,全市农村福利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集体统筹负担到财政供养、从吃饱穿暖到全方位服务的一系列变革与发展,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每一名特困人员的心田。近日,走进熊口镇农村福利院,只见路面平整宽敞,大小花坛布局合理,红玉兰、紫薇、香樟、栾树、桃树等花草树木交相辉映。这里是达到国家评定标准的2级养老机构,也是我市农村福利院的一个典型代表。“以前,农村特困人员比较分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不仅缺乏专人照料,就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系。”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改善农村福利院的条件,我市通过多种渠道投资,对13所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同时,各地还积极多方筹措资金,着力对供养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大力开展福利院“平安工程”和“冬暖工程”项目,并增设了一批特护设备和冷暖设施。如浩口镇投资15万元用于农村福利院项目建设,改建房屋1栋10间,维修、安装了54台空调和10台热水器等设备;熊口镇投资15万元,对院民住宿楼的室内墙体进行翻修;竹根滩镇、龙湾镇、杨市街道等地也积极行动,对厨房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些改变极大改善了特困人员的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今的福利院,整洁的床铺、干净的卫生间、明亮的窗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特困人员的悉心关怀。“现在住得可舒心啦!”熊口镇农村福利院院民李大爷说。在渔洋镇农村福利院,78岁的院民彭忠喜满怀感激之情:“我们这些孤寡老人,逢年过节都能感受到温暖的关怀,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也感谢好心人的挂念。”多年来,渔洋镇一直将关爱弱势群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爱心人士不断涌现。从家村爱心人士彭涛多次为福利院捐款,还经常为老人们祝寿、加餐;谢小村爱心人士镇万峰,自福利院建院至今,连续37年,每年临近春节,都会为老人们送来大米和油等物资。这一切的美好,源于我市对特困人员生活水平保障的不懈努力。2006年以前,农村特困人员的供养经费源自农民上缴的农业税按比例提取。但比例过低,且经费兑现不稳定,致使老人们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农业税取消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供养经费转为财政供养,稳定的资金来源为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供养标准也逐年攀升。如今,全市农村特困人员达1529人,其中集中供养的有456人。在地方财政配套支持下,农村全自理集中供养对象标准每月为1296元,半护理的为1396元,全护理的为2733元。与此同时,全市各地积极行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为福利院奉献爱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老人们构筑起温暖的港湾。近年来,我市农村福利院在提升特困人员生活幸福感方面不断探索与努力,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升级,更在软件服务上狠下功夫,从特困人员的需求出发,努力将福利院打造为和谐的大家庭。在王场镇农村福利院,老人们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生活安排由老人们自主决定。福利院选派3名院民组成膳食小组,每周精心拟定菜谱,既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配发时令水果,并不断丰富完善节日餐、生日宴、病号饭等,全力满足老人们不同的口味和习惯,让老人们吃得舒心、满意。竹根滩镇农村福利院也不甘示弱。为拓展服务项目,该福利院在节假日期间邀请文艺志愿者前来慰问演出,为老人们送上精彩纷呈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还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五好院民”和“模范职工”评比活动。这里被老人们誉为“人生美好的后花园”,并且荣获了由全国老龄办授予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每年,各地都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对福利院的服务进行评议,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开展养老机构等级创建工作,全市达到1级养老机构的农村福利院有3家、2级的有10家。我市农村福利院的种种努力,只为让老人们能够畅享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让每一名特困人员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本文来源:潜江融媒
责任编辑:
马羚_hb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