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园林街道工农村,一砖一瓦尽显乡土韵味,一户一村皆为美丽风景。“现在,家门口就像一个小花园,每天看着,心情格外舒畅。”近日,工农村村民站在自家门前的小庭院内,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这幅美景的背后,是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更是治理理念、方式与路径的悄然升级。今年以来,园林街道立足实际,以工农村一组和四组塆台为试点,以打造“最美庭院”为切入点,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庭院美化、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实现了村级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从“一盘散沙”到“磐石一块”
“我们要齐心协力,将工农村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每个人都能品尝到幸福生活的甜蜜果实。”工农村党总支书记肖启华在共同缔造动员大会上的话语铿锵有力。
工农村通过展板、宣传单页、微信群以及村头广播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共同缔造”的深远意义,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赴仙桃、京山等地“取经”,先后召开民主议事会3次、“家门口板凳会”2次、“塆台夜话”会1次、妇女代表座谈会1次,在村民心中种下了共同缔造的种子。村“两委”成员、包保党员以及热心村民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收集村民意见建议,进一步凝聚民心,促使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庭院怎么建?”“我家旁边的垃圾何时清理?”“资金从哪里来?”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村“两委”认真倾听,详细记录,逐一解答村民的疑惑。
“怎么建?方案由大家说了算!”“资金怎么来?村民集资一点,村集体承担一点,街道支持一点。”村“两委”的答复,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村集体科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并投入63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邀请村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并诚恳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为共同缔造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站着看”变“主动干”
在老村长高流泉、老党员彭其才等先锋模范的引领下,工农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行动。他们以身作则,率先拆除自家棚屋,并主动到群众身边做思想工作,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老村长高流泉和老党员彭其才带头拆棚屋,他们的行动深深触动了我们。”村民们纷纷响应号召,拿起扫帚、铁锹,投身到拆棚、清杂、种绿行动中。随着清垃圾、清违建、清堆物、清杂草、清污染“五清”行动的深入推进,村民们自觉清除房前雨棚111个、屋后闲屋18间,并拿出1296平方米自留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最美庭院”建设,将自家小院打造成干净整洁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种上时令蔬菜、果树、花卉、绿植,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以“小积分”撬动“大效能”
为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工农村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制定民主议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并在试点塆台推行积分管理,将村民参加庭院美化、人居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的贡献量化为具体分数,并配以相应的奖励措施。
“自从有了积分管理,我们参与庭院美化的动力更足了!”村民手捧新兑换的奖品,满脸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村民们的热情,让曾经看似平凡的日常行为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大批优秀村干部、党员和群众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率达80%,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
通过积极推行人居环境积分管理,以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从“村里事”变为“家家事”,从“一旁看”转为“一起干”,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让“旧农村”绽放“新活力”
随着共同缔造的深入推进,工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村口的村标、尾水河桥上的护栏、庭院院墙以及墙面彩绘等美化景观随处可见。192盏路灯点亮夜空,照亮了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泥路,3000余株绿化树装点着道路,绿色村庄尽收眼底。
文体广场和篮球场的建设、道路的修复、垃圾场的改造等配套项目的落地生根,引领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升级。文艺汇演、节日庆典等活动的开展,让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攀升。
村民们聚在乡村大舞台广场前纷纷感慨道:“我们的庭院变美了,村子也更有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