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2024年
荆州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兵团
第五师八十九团
已有15年
跨越15年
相隔3000多公里
从湖北到新疆
从荆州到双河
一根对口援疆的红线
将两地紧紧系在一起
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荆州市委、市政府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多层全覆盖”的援疆工作机制,推进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高质高效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15年间,荆州8个县市区和荆州经开区结对帮扶八十九团17个基层连队,筹资5000多万元投入25个惠民项目建设,组团30多批、200多人次前往第五师双河市考察互访,派出九批次61名干部人才实施产业发展、安居富民、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全方位援疆。
15年间,承担援疆工作“后勤部”职责的市发改委,采取务实措施,全力提供服务保障。推进智力援疆,通过组织三批次超过200名新疆八十九团基层干部来荆州学习考察,促进双方干部人才交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推进文化润疆,以杨华忠、金美丽为代表的宣讲团队推广兵团精神,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落实援疆干部的政策待遇、推进两地“跨省通办”业务……以“荆州所能”服务“八十九团所需”,用行动和成效书写了新时代荆州援疆工作的精彩答卷,谱写出一支又一支“边塞新曲”。
如今,八十九团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团场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稳定明显巩固。援助八十九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批又一批的援疆人才与当地各族群众携手并肩,心手相连,一幅充满希望与发展活力的新画卷正在边疆地区徐徐展开。
产业援疆
助力经济腾飞
秋实硕果挂枝头,葡萄园里话丰收。在五师双河市各个团场的葡萄园里,大片的葡萄园汇成翠绿的海洋,一幅美丽的丰收图景跃然眼前。
“我们全程使用生物菌肥,给葡萄套上了纸袋,预防病虫害。去年才栽的苗今年就挂果了,产量也上来了。”第五师八十九团一连职工吴春容说,期待明年的高产。
“八十九团的这块葡萄地,曾因品种单一,导致市场价值很低,少数民族职工人均种植亩数很少。”八十九团王曼盈介绍,但得益于荆州市援疆资金的帮扶,“丝路馨葡萄庄园暨湖北产业援疆葡萄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应运而生,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八十九团的葡萄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1年,八十九团与荆州市成功签约“丝路馨葡萄庄园暨湖北产业援疆葡萄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对该团九连少数民族耕种的葡萄低产田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改良葡萄品种(选育)1000亩,酿酒葡萄500亩、鲜食葡萄500亩,改良土壤和改造滴管管网1000亩,机耕道铺设1000米,并配套相应设施。通过一系列的改造,现已形成种植有800亩阳光玫瑰和200余亩克瑞森葡萄的天山北园葡萄庄园,也成为八十九团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目前庄园的葡萄即将进入收获期,市场前景向好。”八十九团四连职工、双河市世纪星合作社社长李良伟说,短短三年时间,葡萄庄园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树立了产业援疆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的典范。
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振兴。葡萄种植合作社、棉花种植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在荆州市援疆工作的持续助力下,八十九团各类合作社正成为职工群众抱团取暖闯市场、增收致富兴产业的“法宝”,合作社的种类不断丰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截至目前,八十九团全团现有在册运营的农工合作社37家,注册资金合计1.54亿元,注册社员1168人,带动参与农户7068人。2023年全团合作社产值4.05237亿元,盈利3226.55万元,分红1006.4万元;现有国家级示范社4个、兵团级示范社4个、师市级示范社7个,入选兵团产加销合作社2家。合作社规范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之兴盛,乃百业繁荣之基石。荆州市援疆办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统筹作用,以实绩作答,靠奋斗出彩,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的产业援疆新路。
教育援疆 浇灌天山之花
“孩子们,你们看这两个字,认识吗?”在八十九团中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王舒将甲骨文“中国”两个字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接着拿出“中国”两字的演变图,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楷书至现代,带领孩子们在课堂感受汉字的魅力。从此,“说文解字三分钟”成为语文课的固定环节,每天由班上的学生挑选一个字或者词了解来历以及意义,讲给同学们听。
王舒来自荆州市文星中学。2021年,组织问她是否愿意到新疆援教时,她没有丝毫犹豫,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毅然踏上了征程。
2021年9月,王舒、李学军、竺小华、裴大军、叶孝平、冯霞云等六名荆州教师作为湖北省援疆工作计划教育人才,来到第五师八十九团中学,开始了他们的援疆路。
三年的时间,他们以派援组织为后盾,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不断推动并深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他们创新性打造“名师讲堂”,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越地理限制,惠及更多师生;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不同的教师展现出对同一课程内容的不同理解和授课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交流与融合;而“同上队课”则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多样化的线上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育质量,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平台。
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了累计265位教师和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两地之间共进行了7次实地交流活动,共有36人参与互访。此外,还举办了共计32场讲座、授课及教研活动,吸引了超过400名教师和2300名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也极大丰富了当地学生的学习体验。
目前,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与兵团第五师小学、荆州实验小学与兵团第五师中学、沙市区实验小学与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小学、沙市区实验中学与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中学、荆州市实验幼儿园与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幼儿园分别结成帮扶对象,促进了八十九团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八十九团中学现已成为音、体、美专业的特色学校,每年高考艺术类专业升学率达100%,享誉整个北疆。
荆州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教育援疆战略,通过不断派遣优秀教师资源、提供先进教学设备以及输送合适教学内容到新疆地区,以“长江之水”浇灌“天山之花”,促进受援地教育事业发展。同时,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两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共同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进步。
医疗援疆 守护健康绿洲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如何更好服务患者?这是援疆医生金枝刚到第五师中医医院时,就开始思索的问题。
“去年7月到岗,主要负责医院风湿专科门诊的工作。”金枝说,当地的医疗技术人员不足,中药使用率不高,和少数民族患者在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困难。
尽管困难重重,但金枝的脚步却没有一刻停歇。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金枝不仅在风湿专科门诊坚守岗位,还积极参与住院部的业务查房,针对在院病人开具中药处方及中医理疗,着力提升科室中药使用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她对科室病历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并且通过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的形式,提高了科室医生对常见病的中医辩证能力。到岗一年多时间,金枝参与制定并完善了科室100余项医疗管理制度,确定科室优势病种3个、临床路径2个。积极参与各项义诊共15次,开展专业知识讲座10余次,参与院内外风湿病会诊10余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援疆医生的使命与担当,切实解决了团场各族群众的看病难题。同时,还提升了当地风湿病的诊疗率,促进了风湿病多学科协作。
医疗人才也是推动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名师名家工作室,由荆州市中医医院派遣高水平医护人员指导,鼓励第五师中医医院内部的人才成长,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名医名家工作室也成为培养新一代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有效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荆州市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采取“以院包科”支援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第五师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及自制药的建设规划、审批流程等。这种模式下,荆州市中医医院专家团队通过长期驻点指导、定期培训以及远程会诊等方式,逐步提升了受援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不仅带来了实质性的技术支持,也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援助机制。
医疗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直接服务于职工群众的民生工程。荆州市作为援疆工作的一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提升受援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如今,第五师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满足了当地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也为进一步提升边疆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荆州与双河虽相隔数千里,但情谊长存。今后,荆州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援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实干创新、久久为功,不断拓宽援助领域,力争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口援疆模式,加快推动双河市八十九团高质量发展,让新疆更多百姓受益援疆成果,着力在新征程上谱写荆州援疆的崭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