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钢城,注定是一个要被武汉乃至全国永远记住的名字。
北倚长江,南枕武九铁路。70年前,为解决10万钢铁大军的起居,红钢城应运而生。从武钢第一炉铁水流出的那一天起,红钢城就成为钢铁之城的代名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70年沧桑巨变。而今走进青山区中部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热土,数字城、科创基地等一批“数字楼宇”拔地而起。
新一代钢城人正用他们的智慧,为这座钢铁之城再塑“数字DNA”。
新一代钢城人跨入数字领域
为钢铁之城注入新的DNA
提前一周约好上午9点半的采访,武汉保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保华公司)的总经理谢斌还是迟到了,他让助手向我们表达了歉意:“临时有一个紧急视频会议。”
约一刻钟后,一身运动休闲装的谢斌匆匆赶到采访间,开头一句:“采访的时间不会太长吧?”他下午还得出差去苏州。
谢斌太忙了。“公司刚接到一家新能源车企的一个大订单,该新能源汽车预计今年9月量产,我们为它生产电子显示屏。”谢斌的语气紧迫,更多的是自豪。
今年40出头的谢斌,生于红钢城,长于红钢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武钢子弟”。他带着国内较早一批研发汽车液晶仪表的团队,2012年在青山区红钢城街道注册成立保华公司。12年过去,这个当年仅仅10多人的科技公司,已然成长为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科技电子技术公司。
“汽车数字仪表、汽车液晶显示仪表、汽车显示及控制平台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谢斌介绍,他们的产品几乎覆盖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2024年总产值预计达40亿元。
作为新一代钢城人,谢斌对红钢城情有独钟。因为公司的不断壮大,总有外地人员来“挖”他们,都被谢斌婉言谢绝。“我们当初从光谷搬迁到红钢城,就是因为青山更需要我们这样的新型工业企业。”
更年轻一代的“武钢子弟”曾澄、胡梦蝶同在红钢城一家数字企业——武汉市天下房仓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曾澄在公司从事团队业务培训,胡梦蝶协助行政管理。
“‘天下房仓’听上去像是一个房地产中介商的名字,实际上我们是商旅酒店供应链服务商,‘红色加力’是我们独立运营的一个供应链服务品牌。”胡梦蝶介绍,“红色加力”开发了一款企业级差旅服务系统,为商旅公司和企业提供差旅酒店的签约、在线预订、结算等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比如,国内一家大型通信公司,员工出差量大,仅对每位员工出差费用进行审核就得浪费大量时间,但通过我们的系统,通信公司只需与我们对接,将一段时间内所有员工的出差费用“一键解决”,既缩减了审核流程,也节约了企业成本。
武汉天下房仓副总经理陈园圆介绍,“红色加力”已与全国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业务合作,今年的交易额可望突破30亿元。
像谢斌、胡梦蝶一样,无数新一代钢城人正激情拥抱数字科技,为这座钢铁之城注入数字元素。
“院士天团”加持科创基地“创青谷”
孵化培育一个个新领军企业
钰龙时代,红钢城地标性建筑,也是红钢城数字产业发展的缩影。
走进钰龙时代23楼,青山区创青谷数字产业科创基地坐落于此。基地的文化墙上,清晰地写着科创基地的目标定位:聚焦数字经济,培育新领军企业。
这家成立于2016年12月的科创基地,已为青山区成功孵化了上百家数字企业。
“大家熟知的聚合支付平台‘扫呗’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创青谷总经理黄荷婷介绍。
“扫呗”的开发,源于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2011年,4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成立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利楚商服),专注于聚合支付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9月,公司量产推出了第一款刷卡、非接、扫码三合一的智能终端“e城通”,这就是今天的“扫呗”。
“2017年利楚商服入驻创青谷。”公司党支部书记、“扫呗”渠道全国市场负责人陈超说,选择这里,其一,这里交通便利,距离武汉站仅20分钟的车程,去全国主要城市都只需5小时,非常适合利楚商服这类业务覆盖全国的企业;其二,创青谷承诺为公司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让公司心无旁骛地聚力于技术研发。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明智的选择。”陈超说。
2020年,利楚商服首批获得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支付信息服务机构备案。“这表明利楚商服正式从支付服务商升级为商户数字化运营商,迈向更大的赛道。”陈超说。
腾讯、蚂蚁、泰康保险等知名机构多轮战略融资,全国150万家商户220万个门店,日交易笔数峰值达4500万笔,年受理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利楚商服已成为国内聚合支付领域的头部企业。
“创青谷已装不下利楚商服,但我们不会搬离红钢城,新的总部办公大楼离创青谷不远,正在装修之中,过几个月就可入住。”陈超说。
创青谷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数字型初创企业,还在于“院士天团”的加持。青山区院士之家就设在创青谷。
创青谷科创基地总经理黄荷婷介绍,入驻青山院士之家的全国院士多达10多位,每年还在不断增长中。院士之家每半年组织一次国内外院士、知名高校专家与区内高新企业的交流活动,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企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也可随时通过院士之家与高校或“院士天团”对接。
前不久,创青谷里的武汉真元生物数据有限公司,需要在企业产品的算法上得到帮助,院士之家很快帮他们联系上武汉大学数学系博士后工作站,为他们及时解决了难题。
“创青谷在孵企业有90多家,每年有20多家数字企业从这里长大‘飞’出,他们大部分留在了青山区。”黄荷婷说,“但创青谷还需要加力擦亮品牌。”
黄荷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全市科创工作座谈会上,黄荷婷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引起一位市领导的兴趣,这位市领导当场表示,一定要去光谷看一看黄荷婷的企业。黄荷婷笑着回答:“领导,我的企业在青山红钢城。”
红钢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江辉介绍,红钢城已建成创青谷科创基地和5.5互联网产业园,聚集了上百家数字科技企业,数字新城的特质扑面而来。
亚洲第一、全球第四个光化院落户红钢城
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红墙、红砖、红窗、红屋顶,位于青山区建设八路的红房子,是那段十里钢城火热建设岁月的生动见证。
与之相隔不远,位于建设十路、南姆河畔的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下称“武汉光化院”),则释放着数字技术的魅力。
走进武汉光化院,一楼的展示大厅展示着该院雄厚的科研实力:20多名国内、国际院士联合组成战略发展委员会和技术专家委员会。光化学合成、光电磁功能材料、光化学减污降碳、光响应合成生物学等四大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开展科研攻关。
2022年10月,武汉光化院在青山区注册,委托华中师范大学负责管理运行。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武汉光化院院长肖文精介绍,武汉光化院是继美国、德国、俄罗斯之后,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个光化学技术研究院,旨在聚焦与服务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为化学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保障,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正忙着一个光催化合成项目的落地。
“如果该项目顺利投产,武汉有机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将更加不可动摇。”武汉有机执行董事陈平介绍,这个光催化项目具有高选择性,以前,一种化学反应会产生几十种副产品,要全部把它们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不仅没有相应的设备,更缺少相应的能源、人才。新的光催化合成项目具有“指哪打哪”的高选择性,也就是说,需要这种化学反应产生哪种产品就会生产出哪种产品,一步到位。“这种高选择性极大提升企业的生产能效。”
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的正是武汉光化院。
在武汉沙湖的水体治理中,武汉光化院研发的光响应生物酶生态控藻产品功不可没。该产品是一种具有杀藻和解毒双重功能的生态修复剂,不仅可以治理蓝藻水华,还可以为养殖业中鱼虾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光化学技术是青山区布局未来数字经济的崭新赛道,青山区正加速打造全国领先的光化学产业集群。目前,青山区一些企业都在积极应用最新的光化学技术,建立新的生产线,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青山区经科局局长赵蔚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家赵进才说:“武汉区位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武汉光化院要进一步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光化学技术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化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引领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节能减排’和绿色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