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以来,湖北消防增援力量在团洲乡大坝排涝一线已连续奋战8天。8个排涝编组采取“人换车不停”模式连续运转,64名一线作业人员轮班作业,确保2个作业点连续正常排涝,截至7月15日24时,累计排水约275.1万立方米。
战勤保障是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方指挥部战勤保障组精准研判、科学编成,利用餐饮、住宿、供电、照明、冷藏、盥洗等专业车辆,迅速搭建具备“吃、穿、住”一体化自主保障功能的营区,同时开辟陆地、水上、空中三条后勤保障路线,有效提升了总队增援队伍的生活补给、物资输送、交通保障水平,为总队增援队伍持续、高效开展排水排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
水上保障有力度
在仅5.35米宽的堤坝上,排涝车、工程车辆多,道路处于交通管制状态,很多车辆无法直接到达排涝点,一线指战员换防时需要步行约5公里,再多次换乘交通工具才能回营,轮换人员往返需2.5个小时,费时费力。
水上保障分队利用两艘冲锋舟和一艘橡皮艇,开辟水上运输通道。水上路线最开始的航线是从插旗中学起,到一号二号作业点,全程大约18公里,线路沿途要经过浅滩激流桥洞,条件比较恶劣。7月14日,考虑到水位上涨等各方面不安全因素,水上保障队开辟了从钱塘湖镇野猪湾到一二号作业点的新航道,水上航线距离大约17公里。
新航线整体安全性较高,乘坐这条航线,一线指战员45分钟就可以返回营地,而且接送轮换人员时,还能为排涝点运送大量矿泉水、降温防暑物资。水上“回家”路开辟后,再大的风浪,再炙热的太阳,有专业舵手保障路线,大幅提升了车辆维保、人员换防、物资运输、垃圾清运的效率,确保前线指战员更好地投入排涝战斗之中。
陆勤保障有温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赢“持久战”,提高排涝效率,后勤保障要为一线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本着不给地方政府添麻烦的原则,坚持困难不上交,陆勤保障分队切实做到自给自足独立保障。在湖南良心堡镇政府旁道路上,充分依托盥洗车、餐饮车、宿营车、供电车等车辆“十车联保”,迅速搭建了一个多功能战勤营区,营区分为办公区、生活区、住宿区三个区域,其中办公区内搭建现场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其中专设战勤保障组,将战勤保障效能最大化。
在生活区,陆勤保障分队以技术保障、饮食保障、宿营保障、物资保障、卫勤保障为重点,第一时间调足餐饮、冷藏、宿营、洗涤、淋浴、盥洗等后勤保障车辆,确保消防员吃上热乎饭、洗上热水澡、穿上干净衣、睡上安稳觉,全力保障指战员身心健康。在住宿区,5台宿营车,共110多个床位能满足所有增援人员住宿需要,做到一人一床铺,让每个指战员都有独立的休息空间。
为保障前线指战员身心健康,做好防暑、防血吸虫、防虫蛇及战地防疫工作,陆勤保障分队设置战地卫生所,每次轮换前,2名卫生员都会对轮换人员进行健康问诊、防护宣讲、药品补给;此外,卫生员每日随队上堤开展驱蛇粉铺撒、防疫消杀,进行健康巡诊、指导用药。对身体不适、有外伤的队员,加强巡诊次数,并进行健康研判,提交指挥部,为指战员的健康和作业的完成提供依据。
目前盥洗及饮食保障800余人次,清洗衣物1000余件。同时,陆勤保障分队调配5辆运输车,全时段向前方输送各类物资,累计配送物资730余公斤,调拨被装、医疗及生活物资500余件,解决了前线指战员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奋战一线的指战员提供坚强后盾,确保指战员们以良好的状态奔赴前线,连续开展排涝防汛工作。
空中保障有速度
在救援现场交通、通信不畅的情况下,一线执行排水排涝工作的指战员们,饮食、药品等必需品补给是个问题,从原有公路运输需要2.5小时,水路运输需要50分钟,为了让一线指战员吃上热饭,喝上冰饮,及时用上应急物资,空勤保障分队利用大型无人机开辟空中运输通道。
大载重运输无人机,最高荷载40kg,可以在载重30kg情况下飞行20分钟,最大续航距离20公里,即使在雨天也可正常飞行。经过科学研判,飞行航线起点为团服四分场七队,终点是团东村堤坝作业点,单程航程6.2公里,飞行时间12分钟。为了确保空中运输的顺利进行,每次操作时需主要飞行人员和观察手,双人同时作业。无人机到空投点后,现场接机至少需要三名人员相互配合,才能进行物资精准投放。其中,两名人员进行人工断流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的闯入为接机场地做保障,一人做指引使用强光手电加旗语的形式指引无人机路线,无人机才能平稳降落。目前,空中运输一天3次,如有应急需求可进行手台,或小型仪器的投运。空中运输通道的开辟,大幅提升了物资运输效能,让前线消防指战员第一时间得到饮食、药品等必需品补给,确保前线指战员更好地投入排涝战斗之中。
“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水陆空”接力模式,打通了排涝抢险物资后勤保障最后一公里,构建起立体化战勤保障体系。后续,湖北消防将进一步优化后勤保障方案,在生活物资保障、营区管理、疾病防控,装备抢修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前方指战员能够全身心投入战斗,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湖北消防力量!